百年历史上的明星产品(九) 2020-01-14

作者:北垦农机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15:22:46 2006次浏览
分享到
百年历史上的明星产品(九) 2020-01-14

履带拖拉机制造厂有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Stalingard),哈尔科夫拖拉机厂(KharKov),阿尔泰拖拉机厂(Altai)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Chelyabinsk)等,其俄文简称分别为 СТЗ,ХТЗ,AТЗ和ЧТЗ。


1918年,彼得堡的奥布霍夫工厂按照美国霍特公司的设计生产履带拖拉机和轮式拖拉机。1924年普梯洛夫工厂与福特合作生产“福特逊-普梯洛夫”轮式拖拉机。


1929年10月美国开始进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苏联正实施其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其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需要大量的拖拉机,1928-1931年,苏联共进口了约6万台拖拉机(其中卡特彼勒1930年开始出口苏联,还专门推出了Model SIXTY出口型,见下图)。


640.jpg

Model SIXTY


与此同时苏联借助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开拓市场、输出资本和技术摆脱危机的有利时机,利用外援建设自己的拖拉机制造厂,相继建成了斯大林格勒(1930年7月)和哈尔科夫(1931年10月)等拖拉机制造厂,两厂生产煤油驱动的多用途轮式拖拉机,发动机功率32.5马力,产品原型来自美国万国公司的“麦考米克-迪灵15-30” 型拖拉机,1932年国产拖拉机能力迅速达到5万台/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33-1937年),建成了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1933年6月),产品为C-60履带拖拉机,其原型为卡特彼勒的Model SIXTY履带拖拉机,煤油发动机功率72马力,3F+1R变速箱,重10吨,1936年年产达2.9万台,这标志苏联大规模生产、使用履带拖拉机的开端。


1937年,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两个厂也由轮式拖拉机转为履带拖拉机生产,型号为SKhTZ-NATI(为两个工厂Stalingard Khar’Kov Tractor Zavod(plant)及设计单位Nauchno Avto Traktorniy Institut(国家汽车拖拉机科学研究所) 的首字母缩写, 46马力煤油发动机,履带式,重5.1吨,变速箱4F+1R,是苏联综合吸收了卡特彼勒Model THIRTY以及英国牵引车、德国坦克的有关技术而研发的一款农用中型履带拖拉机。


当时苏联人认为履带拖拉机有以下优势:1、与同马力的轮式拖拉机比较,牵引力更大,2、可配套组合犁,圆盘耙,作业效率更高,3、油耗低30%, 4、用工少。尽管履带拖拉机制造成本高、产品结构复杂,但可以节省燃油和仓储空间,权衡利弊,决定大力发展履带拖拉机。


到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初期,仅剩一家企业生产轮式拖拉机,其他工厂均生产履带拖拉机,由于产品切换和军品生产的影响,拖拉机年产量从1936年的11.6万台,骤降至1937年的5万台,1940年生产了3万台履带拖拉机,1941年计划生产2.8万台,而实际上有一半是气动拖拉机(用木材等燃烧后产生蒸汽驱动的拖拉机)。“二战”前的12年间,苏联共生产了64万台拖拉机。


二战爆发后,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几乎被战火摧毁,两厂的生产转移到库兹涅茨克盆地鲁布佐夫斯克的阿尔泰拖拉机厂生产,到1944年10月, 生产SKhTZ-NATI履带拖拉机3000台。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转产重型装甲履带车(KB,T-34型坦克等)。大批农用拖拉机在战争中损毁,许多农田荒芜。到战后的第一年(1946年),苏联的粮食、甜菜和棉花产出仅为战前(1940年)55%,40%和45%。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1946-1950年),苏联的拖拉机工厂通过重建较快地恢复了生产,其产品是战前的多用途拖拉机SKhTZ-NATI。为利用柴油机的优势,1949年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研制成功柴油发动机并在SKhTZ-NATI基础上开发了著名的ДТ-54(DT54,德特54)履带拖拉机(发动机54马力,变速箱5F+1R,使用重量5.4吨,最大牵引力2850公斤),与SKhTZ-NATI相比,该机效率提高40%,油耗降低18%, 油底壳机油减少2/3,并采用了分置式液压系统,显著提高了机组作业效率(笔者推断其部分技术可能借鉴了卡特的R4拖拉机)。


DT54后来由三家工厂分别生产,1950年生产4.06万台,1951年5.53万台,1952-1955年每年产量在6万台(其中哈尔科夫 2万台, 斯大林格勒2.5万台,阿尔泰1.5万台)。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则开发生产重型S-80履带拖拉机( 93马力,11.4吨,以卡特彼勒1940年的D7为原型),1946年起投入生产,1950年达到1.9万台,此后的5年间年产均为1.8万台。


640 (1).jpg

1954年东德莱比锡工业展览会上展出的苏联DT54拖拉机


640 (2).jpg

S-80重型履带拖拉机


为了解决灰壤土地区较小地块的耕作需要,开发了35马力的KD-35小型履带拖拉机(3.7吨),“四五计划”期间建了两个拖拉机厂,利佩茨克和明斯克,分别从1948年和1950年开始生产,1950年产量为4500和500台,低于各自计划的5千台/年。


640 (3).jpg

KD-35小型履带拖拉机


同期还规划了两种中耕拖拉机,22-24马力的U-1,2,4煤油拖拉机(3吨)和12马力的汽油拖拉机KhTZ-7(1.3吨),前者从1944年起在弗拉基米尔工厂生产,1950年达到1.35万台台, 后者从1950年起在哈尔科夫拖拉机装配厂生产。1950年发布的集体农庄合并计划(从25万个减少至1952年的9.7万个),导致集体农庄数量减少,地块整合变大,严重影响了小型履带和轮式拖拉机的发展,而促进了DT54等中大型履带拖拉机的销售。


整个“四五计划”期间,苏联生产了28.8万台拖拉机,履带拖拉机占了绝大部分,基本解决了谷物生产所需的动力机械,通过深翻和轮作,来提高产量并提供饲料,而饲料生产的耕作,还是由畜力来解决,这一问题在第五个“五年计划 ”期间(1951-1955),通过提高轮式拖拉机产量来实现。


“五五计划”期间(1951-1955),苏联共生产拖拉机65.26台,其中DT54生产28.63万台,占44%,成为当之无愧的产量冠军,而轮式拖拉机产量达到16.6万台,占25%。1960年代起,DT54升级为T75拖拉机。


640 (4).jpg

DT54拖拉机牵引播种机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与苏联商谈援建156个重点工程的1950-54年正是苏联拖拉机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1953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新工厂(拖拉机)筹备处,1954年1月定址河南洛阳。按照计划,1956-59年在洛阳新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产品选定的是当时苏联拖拉机销量冠军,有5年多生产历史的DT54履带拖拉机,年产DT54履带拖拉机1.5万台。


1955年10月1日工厂奠基, 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履带拖拉机——东方红-54型拖拉机装配出厂。1959年11月1日工厂建成投产,当年生产东方红54拖拉机1724台;1966年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正式投产,1970年代初期达到年产1.5万台,到1980年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创年销售最高纪录2.4万台,累计生产40余万台,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我国机耕作业的主力机型。

640 (5).jpg


正在装配第一台东方红54拖拉机


据介绍,在“一拖”的建设过程中,苏联以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为原型,提供了全套图纸和成套设备,并派出专家直接指导和参与从规划设计、选址勘探、设备安装调试到生产的全过程。苏联专家对工厂干部培训与工业理念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培养以及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40 (6).jpg

第一台东方红54拖拉机出厂


上一条:百年历史上的明星产品(十) 2020-07-01 下一条:百年历史上的明星产品(八) 2019-12-25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